北京足球青訓調查:為何會有12歲退役的現象?

来源: 新浪體育

2024-07-10 12:43

今年初的亞洲杯足球賽展示了許多球隊的進步,也暴露了中國隊的不足。特別是日本、越南、塔吉克斯坦等隊眾多年輕球員的崛起,使中國足球的青訓備受關註。最近舉行的U19渭南杯賽中,中國隊擊敗了韓國、越南,與烏茲別克斯坦戰平並奪冠,再次激發了人們對中國足球年輕一代的期待。

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受到了哪些制約?如何解決中國足球青訓的難題?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在北京進行了調查和采訪。

在中國青訓領域,“12歲退役”一直是困擾小球員的問題。對於中國足球青訓,我們每次都無法避免地談到這個問題。

張先生的兒子在小學階段已經是北京出色的足球苗子了。他告訴我們,孩子繼承了父母良好的身體素質,家庭也為他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然而在孩子即將升初中,也就是12歲時,他們面臨著去足球俱樂部梯隊還是傳統足球學校的選擇。經過考慮,他們決定讓孩子去傳統足球學校。

關於“12歲退役”,有兩種不同的解讀。如果以繼續足球訓練為目標,那麼“12歲退役”指的是孩子既沒有進入傳統足球學校,也沒有進入職業俱樂部梯隊,完全放棄了足球系統訓練體系。如果以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為目標,那麼“12歲退役”指的是孩子在12歲時,選擇進入校園足球體系,而沒有進入職業足球梯隊,算是某種意義上的退役。我們主要調查第二種情況,也就是以成為職業球員為目標的“12歲退役”現象。

許多足球從業者告訴我們,在這個年齡放棄專業培訓、轉投校園足球的優秀苗子非常多,12歲也是中國足球損失人才最多的年齡段。

北京相對於全國其他地方而言,對足球苗子的選拔競爭更加激烈。在這裏,具備一定足球天賦的孩子基本上有兩個選擇:一是國安等職業俱樂部的青訓體系,二是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八一中學等足球特色傳統學校。張先生說:“現實情況是,在小學階段表現最好的一批孩子大多被學校挑走了,因為家長們普遍認為,通過足球成績進入這些名校是非常好的選擇,也是對孩子最保險的選擇。家長最關心的是保證孩子充分學習,因為在前途不確定的情況下,他們不願冒險把孩子的前途寄托在職業足球上。其次,孩子的身體還沒有發育成熟,在身體和技術還沒有充分發展的情況下,他們不考慮進入職業梯隊。”

“12歲退役”的問題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存在,但由於每個地區的教育資源和政策不同,情況也會有所變化。由於北京擁有特殊的教育資源環境,這個問題在這裏更加突出。在北京,人們更加重視教育,對生活的選擇也更加多樣化。大多數家長傾向於讓孩子上好學校,並在校隊踢足球。

前國腳、國家青年隊教練張辛欣告訴我們:“當時,我們在人大附中三高隊的時候,我們是北京同年齡段的足球尖子。但是進入職業足球梯隊的人數並不多,只有一兩個。我是1978年的,王曉龍是1986年的,張思鵬是1987年的,張遠是1989年的。在當時選擇足球苗子的質量上,校園足球應該培養出更多的職業足球人才。但是,盡管學校擁有豐富的文化課資源,但優秀的足球教練資源卻不多。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很難留住優秀的足球教練。在學習壓力下,不可能把過多的時間投入到足球訓練中。因此,許多北京本地的優秀苗子在進入學校後基本上與高水平的足球訓練絕緣了。”

張辛欣的成長經歷是具有代表性的,許多家長在與我們溝通時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對他們來說,足球只是打開優質教育資源的敲門磚。因為足球是金字塔項目,成為職業球員的機會遠遠小於考上好大學的機會。當孩子在12歲選擇進入好的初中還是職業隊時,家長們往往選擇最保險的答案,首先是讓孩子上個好中學。正是因為這樣,在12歲這個年齡段,足球會失去很多優秀苗子。

傳統職業隊梯隊與足球特色傳統校之間的差異是明顯的。梯隊擁有更好的訓練設施和專業教練團隊,球員訓練時間更長,更接近專業要求。但缺點是,如果傳統足球沒有優質學校資源支持,就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文化課學習機會。與此相反,傳統校可以保證孩子獲得更好的文化教育,甚至可能為他們提供升入大學的機會。但是,足球訓練條件和教練資源很難與職業隊相媲美,孩子的足球專業水平提高會越來越困難。

“12歲退役”背後的實質是孩子們對於未來足球生涯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這不僅影響著12歲階段,而是可能導致孩子在14歲、15歲甚至18歲退役。只要這種擔心存在,孩子們踢球的前景就會時刻面臨中斷的風險,中國足球也會因此失去最好的苗子。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通過在北京地區進行調研,我們發現,雖然目前有一些體系上的解決辦法,但核心問題仍然是認識觀念的轉變。在一些地方,人們已經開始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並取得了一些效果。